彩灯艺术史——隋唐时期花灯节
隋代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已是盛况空前。
正是由于花灯节越发红火。隋文帝时(581~604),大臣柳彧提出元宵节过于铺张,浪费财力;男女混杂在一起,有碍礼仪。奏请隋文帝下令禁止元宵花灯节活动。《隋书·柳彧传》述:“窃见京邑,爱及外州,每以正月望夜,充街塞陌,聚戏朋游。鸣鼓聒天、燎炬照地,人戴兽面,男为女服,倡优杂技,诡状异形。以秽嫚为欢娱,用鄙亵为笑乐,内外共观,曾不相避。高棚跨路,广幕陵云,被服靓妆,车马填噎。肴醑肆陈,丝竹繁会,竭赀破产,竟此一时,尽室并孥,无问贵贱,男女混杂,缁素不分,秽行因此而生,盗贼由斯而起。浸以成俗,实有由来,因循敝风,曾无先觉。非益于化,实损于民。请颁行天下,并即禁断。”隋文帝准奏,下诏禁绝了灯节。对禁绝不力的地方官员,还施行严惩。
据《隋书·长孙平传》述:长孙平任相州刺史时有政绩,名声颇佳。只因在州数年,禁元宵花灯节不力,正月十五日,百姓演大戏,引起皇上大怒,将他免官。这元宵节一度中断。据柳彧奏本所述,可以看出元宵花灯节在隋朝时的盛况:参与者“充街塞陌”,人戴兽面”,“男为女服”、“男女混杂”,男女老少同庆,奇妆异面共欢,真是普天同庆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:“聚戏朋游”,“鼓鸣聒天”,“倡优杂技”,“肴醑肆陈”,“丝竹繁会”。玩的、听的、看的样样具备,参与者可饱眼福,可饱耳福,亦可饱口福。节日的场面:“燎炬照地”,“高棚跨路”,“广幕陵云”,车马填噎”颇为壮观。
隋炀帝(569~618)登基后,却与隋文帝截然相反,大业六年(610)正月,因西域民族首领云集洛阳,隋炀帝调集民间艺人进城,正月十五日“(隋炀)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,丁丑,于端门街盛陈百戏,戏场周围五千步,执丝竹者万八千人,声闻数十里。自昏至旦,灯火光烛天地,终月而罢,所费巨万。自是岁以为常。”从此复开元宵花灯节之行乐。薛道衡《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》描述当时盛况写道:“万方皆集会,百戏尽来前”,“竟夕鱼负灯,彻夜龙衔烛。”精彩的百戏歌舞中既有传统的百兽舞、五禽戏,又有民族艺术表演。羌笛陇头吟,胡舞龟兹曲”。
自此,每年要举行盛大灯会,招待外国使者,以示中华富庶。隋炀帝带着成群妃嫔登楼观灯。他的《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》诗中诵道:“法轮天上转,梵声天上来。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月影疑流水,春风含夜梅。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”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,隋炀帝时盛况空前的灯节活动虽然是以娱乐为主,但是也受到一定的宗教影响,含有燃灯礼佛的意思。因此天上才有旋转的“法轮”又称“法王轮”,从天上飘来“梵音”。
从此以后,每逢正月十五,就要举行大型的乐舞会演,越办越红火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记述:“每岁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,于端门外、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,列为戏场。百官起棚夹路,从昏达旦,以纵观之。至晦(正月三十日)而罢。伎人皆衣锦绣缯彩。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,鸣环佩,饰以花聒(草花)者,殆三万人。”这场为时近一月,每天通宵达且的演出,仅穿五彩缤纷妇人服的歌舞演出人员就约三万人,可以想象规模多么盛大。
原文网址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gongdeng.com/smcd/892.html
文章关键词:花灯
上一篇:彩灯艺术史——唐代的花灯
下一篇:彩灯艺术史—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元宵灯节